欢迎访问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建设工程分会
咨询热线: 010-60846722 登录 注册 | 联系我们
政策法规| Policies

咨询热线

010-60846722

联系我们| contact us
  •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建设工程分会

    地   址: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北大街金成建国5号1702

    邮   编:100005

    联系人:王术全老师

    电 话:010-60846711

    传 真:010-60846722

    邮   箱:1219754074@qq.com




地方法规
首页 > 政策法规 > 地方法规

一镇一策 推陈出新 ——安徽寿县高质量推动小城镇建设侧记

时间:2023-5-9 来源:网络

  五月的皖北大地,春潮涌动。走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的田间地头、古镇村落,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
  寿县,别称寿州、寿春,全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,耕地178万亩,下辖25个乡镇、137万人。寿县历史上4次为都、10次为郡,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是楚文化的故乡、中国豆腐的发祥地和淝水之战的古战场。近年来,寿县抓住乡村振兴的发展契机,精准施策,全力推动小城镇建设,高质量谋划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。小城镇综合实力不断跃升,发展活力持续增强,人居环境大为改善,民生福祉大幅提高。

正阳关镇:打造古镇“双色”品牌

  正阳关镇地处寿县西北部,立于淮水右岸,系中华八大名关之一,是一座具有2540多年文明史的古镇,现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、省重点建设中心镇、市扩权强镇试点镇。正阳关镇扼守淮、颍、淠三水之咽喉,是淮河中游重要的水运枢纽,有“七十二水通正阳”之说。

  漫步正阳关镇街头,古街古巷处处弥漫着浓郁的古镇气息。记者看到,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格门、花窗、四合院、青砖、黛瓦和马头墙式的明清古民居。正阳关镇内庙宇众多,文化底蕴深厚,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,其中省级保护文物2处,旅游资源十分丰富。

  正阳关镇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,抬阁、肘阁、穿心阁被列入国家级“非遗”名录,此外还有省级非遗项目——淮词和市县级非遗项目——民间传说、石锁、鸡海制作技艺、张氏铁艺等。

  近年来,正阳关镇累计投入4600多万元用于古镇基础设施建设,包括古镇南北街道路、小巷、强弱电管线、绿化、亮化改造等;投入3200多万元用于三座古城门、淮安客栈、清真寺、玄帝庙公园、镇南蜡烛厂、古民居等建筑维修改造,进一步推进街区建设,完善绿化、亮化、污水管网和给排水、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。推进杆线整治,逐步实施弱电入地工程,提升城镇功能,古镇面貌焕然一新。

  正阳关镇党委书记刘纯告诉记者,近年来,正阳关镇立足本镇资源,打好特色、绿色“双色”牌,以“一村一品”推动农业结构调整,推进农业示范区建设,推进反季节蔬菜种植、大棚蒿子等特色产业发展,扩大优质粮种植面积;以土地确权为基础,做好土地收储、项目推介等工作,促进村企合作共建,加快设施农业建设,推广“龙头+基地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扶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,鼓励发展规模养殖;引进中节能光伏一期20兆瓦发电项目以及虹越绿洲、天蓝蓝农业科技、温氏养殖、圣各欣环保建材等一批项目,以产业带动古镇振兴。

瓦埠镇: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

  瓦埠镇地处寿县东南水乡,依湖设镇,交通便捷,文字记载有2600多年的历史,是20世纪50年代末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重点集镇。瓦埠镇内的瓦埠湖系安徽省五大淡水湖之一。古时,瓦埠镇是客货盐粮输转繁忙以及往来船舶、客商憩息、货物转销的港埠,有“金瓦埠”之说。

  瓦埠镇还是皖西北革命斗争的发源地。1922年夏,这里成立了中共小甸特别支部,开展革命活动。1931年3月底,寿县瓦埠一带贫苦农民千余人,在中共皖北中心县委领导下,组成皖北红军游击队,举行瓦埠暴动——这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反封建反压迫的武装斗争,为寿县人民革命史写下了光辉一页。

  寿县瓦埠镇依湖设镇。古老的四条街道,青石铺路,街心正中的条石上,深及寸许的车辙清晰可辨,街道两边的民居为前店后铺的建筑格局,青砖小瓦,推窗亮阁,有的庭院深达三进、四进甚至五进,每一进天井里的建筑格局各不相同。近年来,瓦埠镇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,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。依托瓦埠湖发展稻田虾、垂钓,开发方振武陵墓、瓦埠暴动遗址、瓦埠老街、先贤宓子祠、清真寺、拐角楼、浴新泉、方运炽老宅、瓦埠湖等旅游资源,大力发展旅游业,推动现代服务业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瓦埠镇坚持高起点定位、高标准规划、高品位发展。通过招商引资,完善街道湖边小木屋,打造农家乐、研学、游玩、采摘一条龙服务,以满足游客吃农家饭、观乡村美景、体验农家生活的需求。

  深入挖掘古镇资源,积极打造魅力古镇。近年来,瓦埠镇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老街改造修复工程,青石路面铺装完成,仿古改造后的瓦埠老街朱甍碧瓦、鳞次栉比。完成展览馆、文旅一条街、游客集散中心及环湖大道等设施建设,依托引江济淮航道,发挥旅游码头功能,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,努力打造集湖上景观、生态农业、历史文化、和谐乡村于一体的旅游集镇。

隐贤镇:做活做足古镇文化

  千年古镇隐贤是寿县保护最完好的古镇之一。其位于寿县西南,历史上曾因水运发达而致文化鼎盛一时。隐贤镇历史悠久、人文荟萃,古代是一个沿河而建的小街,取名顺河街。因淠河盛产铁砂,三国时曹操在此屯兵,采铁砂冶炼兵器,留下无数炼铁炉,后将顺河街改为百炉镇。唐代著名贤儒董邵南屡试不第后隐居于此。大文豪韩愈和董邵南有诗文相赠,文有《送董邵南序》,诗有《嗟哉董生行》,“寿州属县有安丰,唐贞元时县人董邵南隐居行义于其中”。乡人敬其品德,仰其学问,便将百炉镇更名为隐贤镇。2014年,隐贤老街被评为安徽省首批“传统古村落”。2016年,隐贤镇又被评为安徽省“千年古镇”。2019年,隐贤老街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。

  漫步隐贤老街,斑驳而密集的古老建筑间,依稀可见当年商贾云集的盛况。隐贤老街建筑呈“十”字状,南北长761米,东西长473米,沿街为商铺,街面用青石板及灰砖铺成。街内有“三街六巷”。古镇周边有36座庙、72座桥。“三十年河东转河西”“编笆接枣、锯树留邻”“孝感泉”等民间传说让隐贤镇更具深厚文化底蕴。

  打开厚厚的《隐贤纪事》一书,古老而鲜活的故事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。该书主编、寿县融媒体中心主任赵阳介绍说,近年来,隐贤镇不断加强文化资源开发和整理,大力发展文化创意。充分利用千年古镇的贤德文化、国家级传统村落、安徽省旅游乡镇、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名片和旅游资源,把旅游开发与重点产业发展、集镇化建设、生态环境保护、第三产业发展相结合,充分发挥旅游的关联带动作用。

  隐贤镇一方面重点做好古寺泰山庵、火神庙、董子读书台、隐贤老街老宅等历史建筑群保护,加强古镇典故宣传,提升隐贤古镇知名度,另一方面从传承红色基因的角度,加强对赵策烈士故居的保护开发利用,将故居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、革命传统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,传承弘扬先烈革命精神。同时,加大对外招商力度,丰富旅游内涵,做活做足隐贤的古、红、绿、贤文化,突出特色乡村旅游。



本文来源于互联网,本着传播知识、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,为网友免费提供,并以尽力标明作者与出处,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,本站将立即删除。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,以便我们及时纠正。